7月3日,在共青团积石山县委的对接联系下,兰州大学管理学院“河州小分队”暑期社会实践团赴积石山县开展民族文化挖掘与民族团结现状调研,并了解当地灾后重建成果与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手机炒股软件推荐,用青春视角记录民族地区的文化魅力与振兴活力。
在积石山县,实践团队探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保安腰刀锻制技艺的传承现状。团队有幸见到了非遗传承人马乃比有,并现场观摩了保安腰刀的初步制作过程。马乃比有向队员们详细讲解了腰刀的历史渊源与工艺精髓,每一把腰刀都承载着保安族的文化基因,希望通过年轻人的关注,让这项技艺代代相传。
此外,实践团队还了解了当地的民族建筑艺术,包括砖雕、泥雕、木雕和彩绘等传统工艺。这些技艺不仅展现了多民族文化的交融,也为当地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独特资源。
展开剩余57%在民族团结调研中,实践团队走访了多民族聚居社区,观察到“三位一体、五位互嵌”的民族团结模式。通过参与社区文化交流活动,队员们了解到当地通过特色农业种植(如花椒、当归、黄芪等中药材)、手工艺制作和文旅产业规划,有效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。通过产业联动和文化共享,让不同民族的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。
产业振兴是灾后重建的重点。实践团队深入团结村,了解到当地通过发展种养殖业、扶持保安腰刀等民族手工业、打造劳务输出和文旅产业,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。政府不仅帮群众重建家园,还教会群众如何用特色产业致富。实践团队还了解到未来团结村将依托民族文化和生态资源,打造“非遗工坊+乡村旅游”的特色产业链,推动乡村振兴与民族文化传承双赢。
此次实践手机炒股软件推荐,让青年学子既触摸到民族文化的传承温度,也见证了多民族团结与灾后振兴的活力。实践团队将持续关注非遗保护与民族地区发展,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,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青春力量。
发布于:北京市久联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